第24屆國際經貿法學年度研討會──考量「永續發展目標」之國際經貿規範發展

國內國際經貿法學界之年度盛事──「國際經貿法學發展學術研討會」,今年(第24屆)於9月7日,假政大達賢圖書館羅家倫講堂舉行。由本中心與經濟部國際貿易署(以下簡稱國貿署)共同主辦。開幕式係由甫結束華府外派工作之國貿署多邊貿易組組長袁鴻麟代表兩造主辦方,致歡迎詞。袁組長26年前(1998年)畢業於本校國貿所,故致詞時除盛讚本中心舉辦之用心,而使此年度研討會聲名遠播外,亦感謝母校師長栽培之恩。

本屆研討會公開徵求論文時,雖一如既往未設定主題,但最後通過匿名外審而得以發表之6篇論文題目,雖分屬不同之國際經貿法分支領域,卻皆聚焦時下備受矚目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以下簡稱SDGs)」,而使得本屆研討會得以不負眾望,繼續走在國內國際經貿法研究之尖端。

上午場次發表之學者均任職東吳大學,分別是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副教授張南薰以及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張愷致。前者分析美國貿易救濟規則(即反傾銷稅與平衡稅制度)之近期修正重點,其中之一即是將環境保護或勞工保障不足之國家的輸美產品視為受到變相補貼、或構成所謂的「社會傾銷」,是否可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WTO)相關規範。後者則嘗試探討國際衛生法在新冠疫情之後的發展,是否可能與WTO下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規範衝突。

下午前兩場次發表之學者均為本中心研究人員。其中薛景文老師乃是剖析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去年提出之投資仲裁程序改革草案,是否確實有助於SDGs之達成。相對地,楊培侃老師則比較近年美國所推動之《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以下簡稱IPEF)》與美國過去所簽署之具代表性的《美墨加協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以下簡稱USMCA)》間之異同,以彰顯IPEF涵蓋SDGs元素之特性,並評估其完成談判之可能性,以及對多邊與複邊貿易協定之影響。

下午最後兩場次發表之論文雖均討論USMCA之勞工條款,尤其是創新的執行機制條款──即利用提高關稅、限制進口等貿易手段以保護對手國勞工權利之快速回應機制(Rapid Response Labor Mechanism,以下簡稱RRLM),但兩篇論述的角度並不相同。全國律師聯合會國際經貿談判委員會主任委員許慧瑩乃是思考未來我國與美國進行《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時,若美國在貿易與勞工議題上,維持其在USMCA的立場,則我國應如何因應,以及國內律師界可提供的協助。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助理教授林映均卻是反思在貿易協定納入RRLM這種強有力的執行機制,是否會產生外溢效果,而擴及至其他如性別平權、中小企業扶植、以及原住民保護等非貿易政策。

由於各場次之主持人及評論人皆為國內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包括林宜男、王震宇、倪貴榮、吳憲、李貴英、高啟中、彭心儀、楊岳平、焦興鎧、陳在方等多位老師(依出場序)、以及理律法律事務所資深律師陳俋孜,故得以有效激發現場討論之火花,事實上熱烈之程度甚至到茶敘時間以及大會閉幕後仍欲罷不能。不僅現場與會者紛紛表示獲益良多,線上觀看直播之人數更已突破500。預計年底研討會論文集出版後,本屆研討會成果之傳播將更形擴大。

直播影片可至本中心Youtube頻道觀看,或點繫以下連結:

上午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48UC4XL-0g

下午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ulxl0FYdHc

大會手冊亦提供電子版連結如下:https://reurl.cc/VMMmgn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多邊貿易組組長袁鴻麟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詞。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右四)、本中心主任楊光華(右五)、袁鴻麟組長(中)、及與會學者開幕式合影。
第一場次主持人林宜男教授(左)、發表人張南薰副教授(中)、評論人王震宇教授(右)合影。
第二場次主持人倪貴榮教授(中)、發表人張愷致助理教授(左)、評論人吳憲助理教授(右)合影。
第三場次主持人李貴英特聘教授(中)、發表人薛景文副教授(左)、評論人高啟中教授(右)合影。
第四場次主持人彭心儀特聘教授(中)、發表人楊培侃教授(左)、評論人楊岳平副教授(右)合影。
第五場次主持人焦興鎧研究員(左)、發表人許慧瑩律師(中)、評論人陳俋孜律師(右)合影。
第六場次主持人彭心儀特聘教授(中)、發表人林映均助理教授(左)、評論人陳在方副教授(右)合影。
茶敘時間討論依舊熱絡。
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珍妮(前排左三)、與會學者、及本中心研究人員們閉幕式後合影。
本中心成員閉幕式後合影。